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骨密度降低、骨组织微结构破坏而导致骨骼脆弱的疾病,容易发生骨折,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十分常见。其危害不仅仅体现在骨折的风险上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。
首先,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增加骨折的风险。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,尤其是老年人,常因轻微碰撞、跌倒等外力作用就可能发生骨折。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、脊柱和腕部。髋部骨折不仅可能导致长期卧床,还可能因为行动不便引发其他并发症,如肺炎、血栓等,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其次,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,进而引发身高减少、驼背等外观变化。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,还可能引起慢性疼痛。长期的脊柱疼痛常常使患者的日常活动受限,增加了生活上的不便。
此外,骨质疏松还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。部分研究显示,骨质疏松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一定的关联。这是因为骨骼健康与身体的整体代谢、激素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,而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大脑的健康。
总之,骨质疏松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骨折本身,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功能下降、生活质量下降的连锁反应。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,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,显得尤为重要。